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吳德群)深圳憑借自主創新,在航空航天產業涌現一批龍頭企業,帶動整個行業“快跑”。深圳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深圳航空航天產業“家底”較為厚實,整個產業規模約500億元。
目前,深圳航空產業特色明顯,研發制造具備發展潛力,已初步形成覆蓋適航取證研發、航空電子元器件、機載模組、無人機、機場地面設施制造等領域的產業鏈,細分領域擁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較高市場占有率的企業。
一批行業巨頭或“小巨人”正在出現。在航空電子領域,中航實業、振華富、國微電子、深南電路、中航比特、南航電子、多尼卡等企業技術領先;在無人機領域, 大疆創新、中航華東光電、一電科技等企業具備研發設計總裝集成能力,在飛控、航拍等方面居國內前列;在機場地面設施領域,中集天達登機橋生產能力居世界首 位。
深圳航空運營保障能力國內領先,率先開展海上石油作業、警務航空、應急救援、通勤飛行等通用航空業務,建立了國內最早的警務航空隊,涌現出中信海直、金 鹿、亞聯、東海、金石、亞太等一批優質通用航空運營企業。目前,深圳直升機海上石油作業規模全國第一,公務航空運營規模華南地區第一。
深圳航空物流、航空維修、飛機租賃、航油航材供應、通航培訓等臨空服務產業,發展迅猛。其中,深圳航空物流居全國前列,順豐快遞是國內航空貨運規模最大的 民營速遞公司,聯合包裹快遞公司(UPS)將亞太轉運中心設在深圳。而在航空維修領域,漢莎技術具備空客A320、A321等各等級飛機的維修能力,中信 海直具有國內唯一授權的歐直系列直升機維修保障能力。
深圳已發展成為微小衛星、衛星導航基礎構件及終端設備等研發制造的重要基地。在微小衛星研發設計制造及衛星系統應用等領域,取得了較大突破。東方紅海特已 具備國內領先的微小衛星設計、測試、總裝、運營能力。在衛星導航應用領域,擁有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民用車載衛星導航儀 占據國內40%以上的市場。在衛星導航應用終端研制領域,涌現了航盛電子、賽格導航、中興通訊、先進院等代表性企業和研究機構。
同時,深圳在新材料和精密制造等基礎前沿領域具備領先優勢,光啟研究院的超材料技術在新型航材、新一代機載和星載天線等領域有巨大應用潛力。圓夢研究院的高端裝備、極限工具、復合3D打印等精密制造技術及裝備,可突破發動機葉片、機匣等核心部件的加工技術瓶頸。
中國國防工業首席專家、深圳市特種行業協會會長段忠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發展航空航天產業,要路子對,下手快,出手重,下大力氣。因此,政府要舍得投入,高起點地建設試驗平臺、公共平臺,這樣才能打牢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