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載人測試的“億航184”/圖 南都記者 馮宙鋒 攝
很快,2014年5月,全國第一款手機操控的GHOSTDRONE智能無人機面世。如今,億航智能的消費級智能無人機已經發展到GHOSTDRONE 2.0,無人機自動化集群飛行編隊、智慧城市無人機智慧調度中心、億航184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億航天鷹Falcon行業應用無人機也加入到了億航智能的產品系統,這一發展速度讓創始人胡華智也感到吃驚,“整整三年,創造出這么多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機技術、產品和服務,這讓我覺得很欣慰。”
力圖開創自動駕駛空中交通
億航智能的試飛基地在廣州的世界大觀,一座廢棄的世界微縮景觀公園,政府把這一片區域劃為了他們的試飛基地,巨大破舊的旋轉木馬被拆除,為飛機騰出“空”間,初創企業的進駐使得這里煥發了新的活力。每天,試飛基地都傳來飛機的嗡嗡聲和轟鳴聲,億航智能的無人機幾乎從不間斷地在進行飛行測試。
負責人介紹說,過去這里可能還是公司試飛的“秘密基地”,隨著億航智能曝光率提升,這里和無人機一樣不再神秘。2016年,幾乎所有人都買得起一臺無人機,APP操控簡單易上手,這是面對普通消費者最大的賣點。
據了解,最早的無人機概念來自美國軍方固定翼飛機,胡華智愛好的航模也是“無人機”,但這個行業一直不溫不火,飛機的穩定性依賴人的操縱,復雜的操縱桿系統只能讓非專業者遠觀。2012年底到2013年初,多旋翼飛機的出現受到了歡迎,電動馬達帶動螺旋槳,多旋翼穩定性高易控制,飛行難度大大降低。
“我們從誕生第一天起就是做全自動飛行的,不需要專業飛手,產品到了用戶手里用智能手機就能輕松飛行,這是我們獨特的地方。”胡華智將早前做指揮調度中心、GIS、即時通訊等業務經驗都用到了智能化無人機上了,普通用戶用手機就能玩無人機。
測試現場的億航184/圖 南都記者 馮宙鋒 攝
隨著成本下降,越來越多的無人機進入市場時,無人機的入門門檻似乎越來越低。“門檻比較低?這只說對了一半!”胡華智介紹說,做無人機看起來門檻低,但在控制通訊結構、軟硬件等等方面勢必要比其他行業要求高,“光億航184就有上百項的專利”。胡華智說,“目前億航智能在控制通訊、云臺技術、動力系統、結構制造、全碳纖維等方面,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講,我們現在的技術造詣在全球都是走在最前列的。”
雙人版載人無人機已開發
盡管在2016年這款產品已經在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CES)上引起了轟動,但直到本次公開測試,“億航184”才真正向公眾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歷經5年的研發探索,億航智能150多位技術工程師團隊成員為完善億航184各項飛行性能進行了上千次飛行測試科目,例如垂直爬升測試(300米)、載荷飛行測試(230公斤,雙人版)、航線飛行測試(15公里)、高速巡航測試(130公里/小時)等。
“在億航184出現之前,一提載人好像是很難很夸張的事情,再說無人機是不是可以載人的呢?確實很有挑戰,對人的心理壓力就是一大挑戰。”胡華智表示,從無人機到“有人機”的跨度有很多具體的挑戰,“比如抵抗大飛機的慣性,多旋翼是一個用螺旋槳轉速來控制的飛行速度的飛行器,在飛機進行減速或者加速時,需要從馬達、電源、速度控制器等各個方面進行精準控制與計算,難度非常大”。
“我們是全球第一家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的發布者,這種產品會盡快到達普通人面前,大量資本技術會涌入這個新興行業”,胡華智透露,下一步,億航智能將更關注提升乘客的舒適性和自主操控性。目前億航智能已經開發出雙人版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機型,并通過實際載人飛行測試,可搭載2位乘客,載荷280公斤。另外,在億航184高配置的手控飛行版本中,機艙內加入了手動操控裝置,為有飛行駕駛經驗的乘客提供可自行操控飛行的選擇。
創客觀點“無人機可以 滲透 到其他領域,而不是提供給特別團隊使用”
“在創業環境方面,廣州偏重于政策,它是省會城市,所以很多政府機關都在廣州,作為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企業,我們更關心政策,人才在地區上區別不大,廣州的大環境應該是很合理的。”談到在廣州試飛的經歷,胡華智說“太爽了!”那時在廣州玩航模沒有太多的限制,買材料、零件也都非常方便,GHOSTDRONE 1.0就是胡華智一個人在廣州搗鼓出來的。
億航智能很早就在美國、德國成立了分公司,主要是為了抓住歐美的市場。胡華智說:“雖然國外的基礎理論大的研究環境更好,但國內的AHRS(航姿參考系統)、卡爾曼濾波(一種對系統狀態進行最優估計的算法)的基礎理論也比較成熟,國內創業公司更加關心硬件,國內政策也對創業公司示好。”
但如何在城市間以至全球合理合法地飛行是無人機行業必須跨過的一道坎,要接受來自政府和民間的雙重考驗。胡華智承認,無人機部分區域的禁飛對創業企業來說帶來一定的挑戰,但他認為從安全角度考慮,這個措施是合理的,企業也在一直摸索,“想要打破這種狀況,就要創新,也需要創新,如何適應不同的航空條件,做到安全保障,我們需要多花些時間和努力讓政府明白,出臺更適合各種企業不同的飛行條例。”
“在行業應用中,無人機可以 滲透 到各個部門中去,而不是提供給特別的團隊使用,這樣勢必會讓工具使用效率降低,再找不到比無人機更好的工具去實現不同的行業的理想了。”胡華智描繪了他心中的未來無人機世界,“無人機在未來會變成最日常、最合適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們發布的視頻就是要告訴大家,載人應該是一個常態化的東西,已經走到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