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學會網站2019年5月16日刊文,美國國會研究機構(CRS)向國會提交了名為《美國空中電子攻擊項目:背景和國會面臨的問題》的報告,概述了美國空中電子戰(EW)項目(含電子戰飛機和機載電子戰系統)發展情況,提出了幾個潛在的監管問題。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1 電子戰在戰爭中的作用
電子戰有時也稱為電磁機動戰(EMW),是現代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電子戰一般指利用電磁頻譜來探測、監聽、干擾和欺騙敵方雷達、無線電通信、數據鏈和其它電子系統,同時阻止敵方采取類似的行動。美國國防部將電子戰正式定義為“使用電磁和定向能控制電磁頻譜或攻擊敵人的軍事行動”。
冷戰時期,電子戰能力支持了美國為首的北約與蘇聯為首的華約進行全面軍事競爭。冷戰結束后,大國緊張關系趨緩、美國軍方強調反恐,導致對高強度戰爭重視不足。近年來,國際安全環境從冷戰后時代向大國競爭新時代轉變,美國國防規劃越來越關注電子戰,尤其是與高端戰爭相關的方面,以維持美國對俄羅斯、中國等潛在對手的軍事優勢。
2 美國空中電子戰能力
空中電子戰能力是美國空中軍事力量的組成部分。盡管美國專用電子戰飛機與戰斗機、戰斗攻擊機和攻擊機相比數量較少,但它們在確保其它飛機、地面友軍生存力和作戰效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美國電子戰飛機主要有4型:
美國海軍EA-18G“咆哮者”:艦載電子戰飛機,執行隨隊干擾任務,2009年9月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其機載電子攻擊套件由EA-6B改進能力III系統發展而來,未來將被下一代干擾機(NGJ)取代;共計采購163架,預計服役至2030年。
美國空軍EC-130H“羅盤呼叫”:基于C-130“大力神”運輸機,機載電子戰系統被稱為“羅盤呼叫”,執行防區外干擾任務;1983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共有14架,將逐步被EC-37B替代。
美國空軍EC-37B“羅盤呼叫”新載機:基于“灣流”G550公務機,主要任務設備(PME)70%來自EC-130H,30%是新設備或重新打包的設備;與EC-130H相比,EC-37B具有更大的航程、速度、續航力和作業高度;計劃采購10架,2023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F-35聯合戰斗攻擊機:F-35的AN/ASQ-239電子戰系統可提供雷達預警、電子發射裝置定位、多架飛機同時跟蹤,并可通過雷達進行高增益電子對抗和電子攻擊;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與先進干擾算法包的組合,F-35可提供10倍于傳統飛機的干擾能力。
美國主要空中電子攻擊載荷包括:
AN/ALQ-99電子攻擊套件:由一系列電子干擾吊艙組成,最初在1970年代為EA-6B發展,目前版本為ALQ-99F(V),由EA/18G攜帶,1999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是美國唯一的機載戰術干擾系統。
下一代干擾機:分三個增量開發,分別覆蓋三個無線電頻段;增量1為中頻段,現稱為AN/ALQ-249系統或下一代干擾機-中頻段(NGJ-MB);增量2為低頻段,現稱為下一代干擾機-低頻段(NGJ-LB);增量3為高頻段。
微型空射誘餌干擾機:微型空射誘餌(MALD)和干擾機(MALD-J),也被稱為ADM-160,是一種低成本、消耗性運載工具,可復制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和雷達信號特征;MALD-J增加了電子攻擊組件;1990年代中期首次開發,已經生產了2000多枚。
3 潛在的電子戰監管問題
國會對電子戰所做的決策將會影響美國未來軍事能力和資金需求,CRS提出了幾個關于電子戰項目的潛在國會監管問題:
相對于其它美軍電子戰項目(如美國地面部隊或海軍水面艦船)和其它國防部非電子戰優先項目,國防部是否在其規劃和預算中給予空中電子攻擊項目適當的優先級。
考慮到俄羅斯等潛在對手當前和預期的能力,國防部提出的空中電子戰能力和投資組合是否適當。
技術發展和國防部如何將先進技術用于電子戰。
空軍計劃采購EC-37B的數量和替代EC-130H的速度能否滿足作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