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保障服務能力更顯緊迫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和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系列決策部署,對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切實增強圍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確立了“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發展戰略,明確了“全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大力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盡責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工作定位。但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仍亟待提高,需要不斷提升地理信息獲取能力和更新速度,拓展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和應用領域,為國家戰略、重大工程和突發事件提供更有力保障。
4、地理空間思維能力薄弱
測繪地理信息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地學知識的支撐,依賴于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提升,而我們當前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還相對薄弱。從當前開展的地理國情普查看,進行資源分布與利用、生態協調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經濟潛能、城鎮發展等專題的綜合統計分析工作,離不開地學知識的支撐。從將要開展的地理國情監測看,面向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重大問題,開展的多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地表綜合體的特征和時空變化規律分析,需要地學知識、思維和方法的綜合運用。
5、地理信息安全成為新焦點
隨著信息資源成為國家控制力最為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地理信息資源的主動權、控制權就成為焦點。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地理信息安全。2014年來,中央印發了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和應用管理的相關文件,中央領導同志對地理信息安全問題作出一系列指示,《測繪法》修訂納入國家安全立法體系。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成為測繪地理信息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工作職責和任務。
6、互聯網模式強烈沖擊地理信息產業
互聯網技術推動地理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到更廣的范圍,互聯網思維的盛行帶來了嶄新的商業模式,這一切都在快速改變和顛覆著地理信息產業。首先,資本“大鱷”的進入,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也引發了地理信息產業從業者和投資者對市場、用戶、產品乃至整個商業生態的重新審視;其次,互聯網企業的“跨界”使傳統測繪地理信息企業面臨極大的挑戰,不斷擠壓傳統測繪地理信息市場,企業間的低價競爭日趨激烈,市場淘汰、整合的節奏加快。
總體來看,從事“北斗”軟硬件生產和應用服務、移動互聯網地理信息服務的企業發展勢頭相對較好,而從事傳統的地理信息數據獲取、測繪技術服務的企業則增長效益一般,有的甚至虧損。
7、融合是大勢所趨
與新技術的融合發展不夠。測繪地理信息屬于地理科學范疇,是這門橫斷科學的核心應用技術。一方面,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可以為所有行業所用,促進行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在國土、規劃、交通、房產、公安、消防、環保、衛生以及公眾服務等幾十個領域得到應用,累計開發應用系統超過3600個。另一方面,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又為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帶來新的助力,推動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新應用,如打車、外賣等生活類服務(見圖7)。所以,測繪地理信息開疆拓土之路在于融合。融合也是一種雙向選擇,互為需要,相互借力。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在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方面的逐漸成熟,其發展逐漸從概念炒作向實際應用轉移,與需求緊密結合的實踐案例不斷出現。同時,云計算、大數據的實質性發展也為物聯網提供了更強大的基礎設施和更智能的分析工具,使物聯網不再是傳感器及設備的簡單互聯,而是真正擁有分析、決策、響應能力。目前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創新能力不強,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還處于觀望狀態,沒有主動積極去吸收、利用來提高保障能力。

圖7. 基于位置服務的打車軟件